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带动工业级磷酸一铵价格逼近净化磷酸
近年来,工业级磷酸一铵(简称工铵)和湿法净化磷酸的价格差距逐渐缩小,从2022年的近3000元/吨缩小至目前的300元/吨左右。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,主要与磷化工市场供需变化和技术发展密切相关。
新能源行业对高品质工铵需求急剧增长
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,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生产对高品质工铵的需求不断增加。目前市场上约75%的磷酸铁产能采用铵法工艺,生产磷酸铁锂正极的前驱体磷酸铁主要使用工铵作为原料。这种强劲的需求增长拉动了工铵价格的上行,尤其是对于73%工业级磷酸一铵等高品质原料的需求更为突出。与此同时,磷酸铁品质要求的提高也促使生产企业转向使用质量更高、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原料,进一步推高了工铵的市场价格。
净化磷酸供应增加与技术进步影响价格走势
另一方面,近两年净化磷酸的产能不断释放,导致市场供应增加,价格相对下降。然而,磷酸一铵的产能并未同步大幅增长,受限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原料的特殊性,其产能扩张受到一定限制。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导致两者价格趋近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此外,随着精制磷酸技术的成熟和产能释放,85%磷酸的生产成本降低,价格随之下滑。但高品质工铵的生产往往需要利用精制磷酸的中间品,增加了其生产成本,这种技术差异也体现在了产品的市场价格上。
展望未来,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展和铵法工艺广泛应用的推动下,工铵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。而净化磷酸虽然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,但受产能扩张和下游需求变化的影响,其价格可能会继续受到一定压力。市场动态变化万千,密切关注供需基本面关系变化,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工铵与净化磷酸的价格走势及其对下游磷酸铁、磷酸铁锂成本的影响。